红色特工卢志英:潜伏敌营救红军的无名英雄
1905年12月23日,山东昌邑望仙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命——卢志英。尽管家境贫寒,但这对朴实的农民夫妇节衣缩食,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供儿子读书。卢志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,十六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立乙种蚕桑实业学校,从传统私塾迈入了新式学堂。
在这所新式学校里,卢志英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思想。老师们讲述的民主革命理念深深触动,他逐渐认识到:若不唤醒沉睡的国民,这个饱受列强欺凌的民族将永无出头之日。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,需要千千万万觉醒的青年来拯救。
展开剩余79%一年后,因家贫辍学的卢志英踏上了闯关东的艰辛之路。在东北的煤矿和工厂里,这个少年尝尽了人间疾苦,也更加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。十八岁那年,他用积攒的工钱回到关内,考入湖南绥宁镇守署军官讲习所,开始了军旅生涯。
1925年初,看清北洋军阀真面目的卢志英愤然离队。这些满口救国的军阀们实际上争权夺利、鱼肉百姓。在迷茫之际,他遇见了大革命浪潮,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凭借军事背景,党组织派他回到旧军队开展兵运工作。
1926年,卢志英被派往冯玉祥的西北军,从营长一路晋升至师参谋主任。1927年南昌起义后,他也在西北发动起义,在冰天雪地中与敌血战。起义失败后,他再次潜入敌军,担任蒲城县保安总队长,暗中策划起义。被捕后遭受酷刑,幸得女地下党员张育民冒死相救,两人后来结为革命伴侣。
1930年代,卢志英被调往上海中央特科,在李克农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。他凭借军事背景,成功说服杨虎城与中共合作,为日后西安事变埋下伏笔。1932年,表现突出的卢志英出任南京市委书记,在敌人心脏地带开展情报工作。
1934年,卢志英迎来人生最重要的使命。当时蒋介石制定了铁桶计划,准备用150万大军层层包围瑞金红军。这个由德国顾问设计的计划,准备用半年时间逐步修筑碉堡、铁丝网,将红军主力困死在江西。
关键情报来自国民党赣北保安司令莫雄。这位表面效忠蒋介石的将领,暗中与中共合作。卢志英夫妇奉命协助莫雄工作,妻子张育英在附近开设诊所作为联络点。当莫雄获得铁桶计划后,卢志英连夜与项与年用密写药水将情报抄录在四本字典上。这份情报直接促使中央红军决定长征,并找到了敌军包围圈的薄弱环节。
长征途中,卢志英曾为掩护伤员与妻儿短暂重逢。在敌人追捕的危急时刻,为保护战友,他忍痛将啼哭的幼子挂在树上引开追兵。孩子最终牺牲,卢志英对痛哭的妻子说: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,牺牲我们一个孩子,值得!
抗战爆发后,精通日语的卢志英潜入上海日占区,以面包厂和咖啡馆为掩护建立情报站,为新四军输送大量物资。他领导的游击队让日寇闻风丧胆,却始终不知神秘的周司令就是卢志英。
抗战胜利后,卢志英又成功打入国民党中统,任上海沪东区副主任,实为中共上海情报网负责人。1947年3月,因叛徒出卖,卢志英全家被捕。面对酷刑和亲人威胁,他宁死不屈,保护了党的秘密。
在狱中,卢志英成为难友们的精神支柱。大学生孙稚如回忆,这位遍体鳞伤的特工始终乐观坚定,常在深夜分析革命前景。1948年12月27日,预感最后时刻来临,卢志英从容留下遗言:胜利在望,死也甘心。当晚,特务将他麻醉后活埋在南京雨花台。
1950年,卢志英遗骸被发现。毛泽东主席签署第60号烈士证书,追认这位无名英雄。孙稚如老人晚年仍记得卢志英教唱的革命歌曲:跌倒算什么,我们骨头硬...这歌声,正是这位传奇特工一生的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